
《二战秘密武器详解》纪录片解说素材全13集
军事科普动画解说素材《二战秘密武器详解》讲述虎王重型坦克(King Tiger )被称为虎II型,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研发和生产的一种重型坦克。它是在虎式坦克(Tiger I)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升级而来,被认为是德国军队在二战中最为强大和先进的坦克之一。
由于盟军坦克的不断升级和改进,虎式重型坦克已经无法保持绝对的优势,德国军方意识到需要一种比虎式坦克更强大和先进的坦克来对抗敌方装备。虎王坦克的研发初衷就是为了弥补虎式坦克在装甲和火力方面的日渐不足,进一步提升德军在战场上的优势。虎王坦克的首批试验样车于1943年开始交付给德国陆军,并在同年晚些时候进行了实战测试。然而,由于生产工艺复杂和资源短缺等因素,虎王坦克的大规模生产直到1944年才开始。虎王坦克的生产数量非常有限,总计约生产了500辆左右。直到二战结束,盟军始终找不到有效对付它的办法。“虎王”重型坦克将威力强大的火炮和盟军坦克、反坦克炮几乎无法射穿的装甲结合在一起,结果就是产生了这么一个战场上的可怕怪物。
德国重型坦克发展计划最早开始于1937年,由德国的武器军备发展局提出,并将新型重型坦克的具体性能要求下发给德国的四家公司,他们是:戴姆勒`奔驰公司、亨舍尔公司、MAN公司、波尔舍(保时捷)公司。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召开的一次军事会议上,新式重型坦克发展计划正式起步。在此次会议上,希特勒提出新式重型坦克的设计要求:具有强大的击穿敌人坦克的火力,敌人坦克无法击穿的厚实的防护装甲,最大速度不低于40公里/小时。这次会议的决定发展了德国二战期间两种重型坦克,它们分别是六号虎式坦克和虎式王牌坦克。
由于虎式坦克在战场上的成功,导致了虎王的发展进度放慢,直到1943年1月,一种新的替代虎式坦克的新式重型坦克的设计才真正开始。尽管人们认为虎王是虎式坦克的继承和替代,但是实际上虎王和虎式坦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重型坦克。虎王的设计初衷是考虑装上大威力、可靠性高的坦克炮,在虎1的88毫米L56倍口径坦克炮的基础上,德国人发展出了更大威力的88毫米L71倍口径的坦克炮。虎王坦克的设计最终由德国的两家公司:位于德国卡塞尔(德国东部城市)的亨舍尔公司和位于德国斯图加特(德国西南部城市,巴登-符腾堡州首府)的波尔舍(保时捷)公司来竞争。2家公司都各自拿出了两种设计方案。
首批的50辆“虎”Ⅱ重型坦克(包括样车在内)装备了波尔舍公司设计的炮塔(魏格曼公司制造)。晚期的则安装了亨舍尔公司设计的炮塔(克虏伯公司制造)。两种炮塔都安装在车体中央。波尔舍炮塔是从最初的VK4502(P)原型坦克(基于VK4501(P)样车的设计)上发展来的。尽管这个设计本身没有被接受,不过炮塔的设计却被接受了并安装在亨舍尔设计的“虎王”重型坦克上。波尔舍型炮塔装备一门单节88mm火炮,而亨舍尔的炮塔上装备的是双节式88mm火炮(从1944年5月开始)。波尔舍型炮塔的“虎王”重型坦克携弹80发,亨舍尔型炮塔的“虎王”重型坦克则为86发。75%的弹药存储在车体内侧面,另外的25%弹药则存储在炮塔后部。此外,用于本车防御和对空射击的3挺MG34/MG42型7.92mm机枪则配弹5850发。
但是虎王坦克也有很多技术上的缺点,其中最显著的问题是转向控制系统由于过大车重带来的压力,经常突然报废;而且衬垫容易漏油。另外,坦克的发动机不仅油耗惊人,还很容易过热甚至熄火。这是因为虎王坦克并没有采用为其专门开发的发动机,而是直接采用现成的700匹马力迈巴赫HL230/P45,该型发动机原本配用于较轻量级的黑豹坦克(45吨)和虎式坦克(60吨),使其驱动重达70吨的虎王坦克,是一种“小马拉大车”的行为,发动机必须时刻保持全速运转才能带动坦克,这必然会极大程度的减损发动机寿命并降低其可靠性。设计厂家亨谢尔的员工,虎王的总工程师埃尔温·阿德勒战后解释道:“虎王坦克的故障频出,主要归因于未经测试验证便仓促投入量产。”动力系统的过度负荷是重型坦克的通病,而在虎王坦克上表现的尤其明显。
样片说明:样片中特意不上传字幕,实际素材中包含SRT外挂中文字幕,且不会遮挡画面。另外由于视频平台会进行在线压缩,实际画质远超样片